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yd2333云顶电子游戏首页地址 >> 专题新闻 >> 科学发展观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问答题
2010年04月29日
按照医院党委的要求,yd2333云顶电子游戏首页地址参加第二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疑释惑100问》等书籍中,摘选了部分问答题,供党员在学习实践中阅读、学习。——编者

1、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动荡起伏、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正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探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提出一系列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不断探索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深化对发展道路的认识。 
    2003年春天,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夺取了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在非典疫情迅速蔓延期间、胡锦涛到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当年7月,他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总结了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指出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必须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更加完整地表述了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点涵盖进去,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  
    在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阐明其科学内涵后,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又多次深刻阐发科学发展观问题。2004年2月,党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就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全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胡锦涛在会上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方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过程。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2005年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2005年4月1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他进一步科学地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确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他着重强调,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5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青海考察工作结束时发表讲话,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此次讲话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一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思想;二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三是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四大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这一战略定位的核心点,就是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地位。这一战略定位的基本依据,就是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是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就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2006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确保实现科学发展观。
    经过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不断深入的阐释,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已经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中发挥出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历程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完全正确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又集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完善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规律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对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全局的、长远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诸多领域,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进步,是我们党着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总体思路。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无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来展开,都要体现出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牵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政治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充分体现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把注重社会效益与兼顾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机制,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毫无疑问,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四大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是纽带,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宏伟事业,始终需要牢靠的战略保障。正是着眼于此,党中央还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带决定性的政治保障条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党。只有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使科学发展观所确立的发展境界真正成为全党的创业水准,所蕴涵的价值取向真正成为全党的理想追求,所贯穿的公正原则真正成为全党的道义规范,所体现的务实精神真正成为全党的作风素养,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把科学发展观变为成功实践。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是带全局性的安全保障条件。人民军队作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神圣职责 。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全面提升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有效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带深远性的外交保障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和谐也离不开世界的和谐。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只有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地走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才能更好地利用战略机遇期加快自身发展步伐,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科学发展观以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天下人心的新思路和新方略,为我们党领导人民积极应对挑战、有效化解风险、开拓发展新局面、实现共同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已经并将继续引导我们在新的征途上创造非同凡响的历史辉煌。
4、怎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重要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基本路线要管100年。邓小平强调:“我们一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按照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而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促进科学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发展,不仅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而且发展的目的、要求本身就包括社会和谐,进而包括更广阔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最大跟度地鼓励人们发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的平衡、和谐与稳定,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保障。制度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基础、引导、保障的作用。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就要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方面体制。为此,一定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坚持放革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党领导开辟的,伟大的发展事业要靠党来领导实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改进执政方式,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使党的工作和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运用好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首先是要学习好科学发展观。当前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括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最完整的表述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迄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传承关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意义的最完整的表述,是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科学界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时代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新阶段的思想成果和理论标志。
6、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从党的十三大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以来,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这个问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同时又有“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我们党对当前发展所处方位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7、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承”就“承”在牢牢把握住了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说就是发展的理论。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阐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研究发展问题,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研究发展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社会主义形态演进上研究发展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推进,从根本上说,都是在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发展问题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阐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主要就是讲生产力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到主要议程上来。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系统阐发了“发展是硬道理”等一系列有关发展的思想,强化和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的主题,也是发展,提出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科学命题。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从而实现了在发展这个主题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
8、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个“进”就“进”在它对发展思想的创新发展上。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全新的称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新星。它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思想。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回答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并由此奠定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开创新事业的法宝,强调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从而更加集中而又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形成了关于发展的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系统化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了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指导性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基本理念。

yd2333云顶电子游戏首页地址 - yd2333云顶电子游戏主站线路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