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yd2333云顶电子游戏首页地址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2005年
2010年01月20日

针刺治疗郁证疗效评价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1.成果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 石学敏 侯庆 王舒 杜元灏 申鹏飞 阎莉 刘键 仝桂兰 李世君
3.鉴定时间: 2005.6.22
4.组织鉴定单位: 天津市教委
5.成果水平及成果登记号:国内先进 津20050624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容简介 本课题旨在评定针刺治疗郁证疗效,揭示针刺对郁证的治疗作用机理及探讨郁证的病生理机制;探寻行之有效的治疗郁证的方法。本针刺方法具有创新性,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临床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了长期服用西药的副作用。如进一步经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可在各级医院推广。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研究

1.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韩景献 于建春 于涛 丁晓蓉 刘存志 王彤 张雪竹 孟迎春
3.鉴定时间: 2005.6.23
4.成果水平: 国际先进
5.成果登记号:津20050621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容简介 本研究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临床治疗VD和AD病人,取得良好疗效。本项目的特色就是以寿命和神经行为学这两种客观指标评价“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的疗效。实验结果说明针刺可显著改善MID大鼠和SAMP1O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另外,针刺可显著延长SAMPl0寿命,不同的针刺方式对寿命影响不同,一周针刺两次具有明显的延寿作用。提示该针法作为—种保健针法长期应用,以适中的针刺频率为宜。

针刺治疗呆症的临床及分子机理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 韩景献 李平 于建春 刘庆忠 于涛 丁晓蓉
3.获奖情况:获200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200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内容简介 临床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呆症的改善率为73.44%。从基因水平探讨脑衰老和针刺抗脑衰老的可能机理,说明针刺可通过调节衰老相关基因发挥抗脑老化作用,并首次发现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P66与衰老和针刺密切相关。

SARS中医证候学及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传染病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 张伯礼 张军平 梁树人 王泓午 马融 孙增涛 高秀梅 贾彦涛
3.获奖情况:获200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儿童癫痫证候规律及中药干预的神经生化机制研究

1.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马融 李新民 张德芹 姚凤莉 杨常泉
3.鉴定时间: 2004.7.2
4.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5.成果登记号:津20040351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内容简介 该课题针对国内外常见的疑难病证小儿癫痫进行研究,经930例病例的证候学研究,风痰闭阻证652例,占70.1%;痰阻气逆证66例,占7.1%;惊痫痰聚证175例,占18.8%;痰瘀交阻证37例,占4%。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等相关中医理论,首先提出“健脾顺气、豁痰熄风法”应视为小儿癫痫的基本治疗法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代表方剂“小儿抗痫胶囊”对风痰闭阻证、痰阻气逆证的疗效较好,深受患者欢迎,销量稳步增长,特别是1998年获得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三类中药新药生产证书[批号:(1998)卫药准字Z-148号]以来,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药适用证,提示了小儿抗痫胶囊的作用机制,反映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作用特点及优势

通脉调气推拿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研究

1.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王金贵 肖振霞 谭涛 齐彦春 李大泉
3.鉴定时间: 2005.3.29
4.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5.成果登记号:津20053053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内容简介 本课题以1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其中瘀血型76例、痰浊型24例、血虚型18例、肝阳型3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在其治疗前、第—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均采用Stead的头痛诊断表评分法及六点行为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表明:采用通脉调气推拿法治疗1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瘀血型76例有效率94.74%,血虚型24例有效率91.67%,痰浊型18例有效率94.44%,肝阳型32例有效率90.33%,四型150例总有效率93.33%。推拿治疗后四型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这说明通脉调气推拿法,适用于临床各型紧张性头痛的患者。本研究在以往大量临床经验、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学、西医学、统计学等知识对通脉调气推拿法治疗紧张性头痛进行深入研究,首次确立经脉瘀阻、气机失调的病变机制和通脉调气的治疗原则,并规范推拿操作手法,提供了—种新的、安全有效的疗法。同时通过生化指标的监测对比,揭示了推拿治疗紧张性头痛的内在机理,使中医推拿学对治疗此病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中药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影响的研究

1.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黄文政 黄怀鹏 杨洪涛 朱小棣 王惠君
3.鉴定时间: 2005.6.27
4.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5.成果登记号:津20050622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内容简介 该研究通过对系膜增生性肾炎进行临床观察取得疗效的基础上,复制一侧肾切除阿霉素致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同时建立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延长时间致肾小球硬化模型,及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实验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观察肾疏宁对细胞外基质、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初步阐明该方阻止或减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和机理,达到了预期目标,验证了疏利少阳标本兼治法对慢性肾炎的确切疗效,和对肾小球硬化影响的相关机理探讨。尤其在肾小球硬化模型的建立、肾脏固有细胞的表型转化、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面难度较大,具有创新性。从而在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多层次、多靶点地进行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并进行了机理探讨,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痛风和剂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1.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曹克光 臧力学 唐丽 杨崇青 张超
3.鉴定时间: 2004.12.28
4.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5.成果登记号:津20053020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从“浊毒瘀滞”为痛风症病机立说,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为法,拟用“痛风合剂”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取得了良好疗效。并经改良制作了急、慢性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机理探讨。为拮抗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和治疗该病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临床研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生脉注射液对心衰患者EDLS血浓度及地戈辛肾排泄的影响

1.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毛静远 魏广力 王强 王恒和 虞东玲
3.鉴定时间: 2005.6.29
4.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5.成果登记号:津20050659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思路为指导,从中西药合用角度,探讨了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血浓度和地戈辛肾排泄的影响。阐释了生脉注射液提高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血浓度及促进地戈辛肾排泄的规律;探索了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戈辛血浓度影响机制的两个环节,丰富了中西医结合药动学的内容;生脉注射液具有剂量依赖性和用药次数累积性提高心衰患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血浓度的作用,揭示了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衰的又—机制。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参数对临床和研究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生脉注射液和地戈辛合用治疗心力衰竭先进、科学、可欣的药动学参考指标。对生脉注射液及和地戈辛合用于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了心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依据,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具指导今后相关临床和研究的实际意义。

化坚拔毒膜对癌性疼痛的干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1.完成单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贾英杰 孙一矛 苗富来 李正 张莹
3.鉴定时间: 2005.1.7
4.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5.成果登记号:津20050197
6.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内容简介 本课题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并对化坚拔毒膜治疗癌性疼痛的药效与机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上治疗多种癌痛均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尤其对于胸背部疼痛疗效优于其它部位,对肺癌所致的癌性疼痛疗效为佳,且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到临床疗效均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其研究结论对今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研究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针刺干预脑梗塞脑血管机能及脑循环的实验研究

1.成果完成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主要完成人: 杜元灏 翟娜 关铃 孟智宏 魏小维
3.获奖情况: 获200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证书号:200503-23JC-09
    内容简介 本成果属医药卫生领域的基础研究,由三个子课题组成,从脑循环流质流场及动态耦合、脑微血管自律运动和形态学变化等几个方面对脑梗塞的病理变化规律和针刺效应进行了系列深入研究。该研究首次提出了脑梗塞发生发展的"微血管枢纽学说",发现了"高速低效振荡"现象,证实针刺促进侧支循环是其治疗脑梗塞的重要机理,所发表的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69次。

yd2333云顶电子游戏首页地址 - yd2333云顶电子游戏主站线路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